內在語言翻譯機請按此升級
詮釋語言的學習並不是只有『正面思考』就夠了,還必須包含『真正的傾聽』和『主動的了解』,這點才能符合翻譯的精神。
『翻譯』有非常深的智慧。每個國家的元首大部分都能以英文溝通,但面對官方發表或官方對談的時候,絕對需要專業翻譯,就是怕萬一說錯話、表錯情,後果更難收拾,寧可多一道程序。
翻譯官必須精通雙方語言中每個字詞的使用時機、使用方式,還得斟酌各種文化尺度,考量不同道德法律的界線,他們受的訓練不是只有語言,還要了解多元文化,如果狹隘的認為『語言相通,就能溝通』,那真是太小看翻譯,也太簡化溝通了。
大家常假設不同語言的人結婚,溝通將會是最大的障礙。我倒認為異國通婚根本不需外人擔心,那些使用不同語言卻為愛結婚的人,他們會為了想多了解對方的意思而把溝通時間拉長,互動細節變慢,不斷仔細核對:『你剛說的意思是?』也會加上一句:『不知道這句話我這樣用對不對?』他們用很多方式、舉很多例子來解釋自己的意思,溝通變得很仔細,也因為彼此對語言的不熟練,多了很多包容和耐性。
我最怕的反而是使用共同語言的同胞,自以為都懂,毫無疑問也不需澄清,濫用自己簡單的那套翻譯模式解讀別人的意思。
常常,我自以為說得夠明白的話,像是這段:『隱喻人是狗的言論請小心使用,因為台灣前陣子正好有這樣的案例,罵人是豬判50萬,罵人是許純美判15萬。』(可按此複習)
還是會被使用同種語言的同胞翻譯成這樣:『你提出這個例子就代表你認同,你認為〝許純美=豬〞。』(按此連結126樓)
你怎不去花點時間推翻法官的判決,請教法官何以讓”罵許純美”這樣的毀謗罪成立?
我們都用繁體中文在表達,卻出現這麼大的翻譯偏差,語言的存在究竟是製造誤會?還是消弭誤會?
溝通首重心相對,才有交流的機會。如果彼此無心,真的不必多費心。因為古有明訓,好心被雷親,狗咬呂洞賓。
訊息若能真正傳達和流動,情緒才會跟著暢通,兩人之間也不會出現窒息的空氣,欲辯無望,徒增空虛。
婚姻諮商中,最重要的處理都在指導『認真的傾聽』和『主動的澄清』,避免翻譯過程中的誤差,重構老舊的溝通模式。只有打破舊習慣,才能終止舊情緒。
最經典的翻譯誤差案例如下:
老公下班回家看見老婆擺在餐桌的菜,說了一句:『今天的菜跟昨天一樣喔?』
這是句反映現實的說法,老公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想挑起紛爭或討罵,但老婆的翻譯機卻會自動出現下面幾種解釋。
版本一:『他說我作菜沒變化。』
版本二:『他吃膩了我的菜。』
版本三:『他認為我只會作這幾道菜。』
這些翻譯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感受到自尊被威脅,怒點迅速燃燒。老婆認為自己下了班還要作飯已經很累,還得面對老公挑剔,自然反射出:『不喜歡就不要吃。』或:『你最會煮,以後都你煮。』這些不相干的接話。
如果老婆先核對彼此接收的訊息一不一致,澄清一下那句話是否如自己所想:『怎麼了?今天的菜跟昨天一樣,意思是…』讓他接下去多說一點。
老公也許會說:『沒有啊!我很喜歡吃昨天的菜。』或者說:『嗯,我不喜歡吃隔夜菜。』
不管老公怎麼回答都只是在表達他的喜好,目的是讓老婆更了解他,這跟傷害老婆自尊、批評老婆不會作菜沒有任何關係。
如果老婆也能明白表達是為了幫助了解,而不是為了打擊,也許會變成這樣的反應:『那以後我們盡量把菜吃完,就不會留到隔天。』或者:『下次我們菜可以買少一點,就不會吃不完。』
如此一來就可避免下面可能發生的情節:
老公為了推卸責任口出:『煮飯本來就是妳的工作。』老婆繼續翻譯:老公不關心煮飯的人想菜色很累,對冰箱的剩菜也毫無責任感,於是反擊:『你對這個家沒盡到責任。』搞得兩人都沒心情吃飯,菜繼續留到下一餐配飯。
如果長期因為自動化的翻譯讓自己情緒變差,影響人際關係,想升級自己的內在語言翻譯機,有幾個方式可以試試:
1、貴人相助。
當你因為某個事件出現負向的想法引發不舒服的感受,可以找朋友談一談。
如果你有幸擁有一位好朋友,他會在你擔心的時候,客觀幫你分析,分享自己的經驗,也會示範優質的翻譯,不但紓解你的焦慮,還減低你的憂鬱。
如果你的朋友只是跟你一起想著報復的手段,想著更毒的語句幫你還手,或跟著你一起咒罵,表面上你彷彿被支持,但實際上你的心靈也跟著被破壞。
2、細緻核對。
溝通的步調必須很細緻,只要一有疑問或誤會,就馬上澄清感受。
最常被翻譯出錯的事件是對方精神疲累、幾天沒睡卻被解讀意興闌珊、心不在焉,這很掃外人的興,也難怪人家翻譯不對,通常憤怒容易發生的原因不外是煩、餓、睡,所以如果真的又餓又累,就先舉白棋,不要讓別人猜疑。
為了避免自己太天兵,變成白目的自私鬼,可以在對方表現臭臉時先澄清:『是不是我剛剛說的話讓你不舒服?對不起,我的意思是….』自己先找了台階,有禮貌的人也會讓你順著台階。
要是情況發生在其中一方沒禮貌,還期望對方美化自己一點,翻譯善良一點的話,那就真的要求太多,太白目了。
3、澄清情緒:
很多人使用語言很難判斷他的評價是喜還是惡,情緒是好還是壞,兜兜轉轉、迂迂迴迴,看起來像在讚美,又像在反諷,好像在崇拜,又好像在嘲笑。成人的世界不像為未成年的國語課本還有註釋可看,只能憑自己對那人的認識去理解話中的意思,無奈,我們的熟人很有限,連同班同學都很難說有多了解,就連睡了十年的枕邊人也是誤解連連。
後來當我聽到小男友表達好惡不太明顯的語句時,我會先開玩笑試問:『請問大師這句話的意思,是正向還是負向的?』『所以你的意思是…』造一個開放式的完成語句很好用,不用費疑猜,也不會亂翻譯。
有心想了解,自動會找對方法,翻對譯,表對情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