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人為何拖延 加學者提出公式
自由 更新日期:2008/12/09 04:09

〔編譯鄭寺音/綜合報導〕效用=成功的期望與完成的價值/工作的立即性與個人對拖延的敏感度。

 這是加拿大學者史提爾耗費十多年研究出來的公式,他認為拖延不是完美主義或懶惰造成,而是因為人們傾向先完成立即可得到報酬的工作,拖延較晚得到報酬的工作所致。

 這位卡加立大學的心理學家,在研究兩百五十名大學生之後,得出U=EV/ID這個公式,以這個公式說明人們為什麼會把今天能做完的事情拖到明天。U代表效用,E代表對成功的期望,V是完成的價值,I是工作的立即性,D則是個人對拖延的敏感度。史提爾表示,傾向拖延事情的人,會自食衝動的惡果。佔人口兩成的長期拖延者比較衝動、古怪,也比較不注意小節與對他人的責任。

 史提爾說,拖延者傾向為今天而非明天而活、為短期利益而非長期痛苦而活,因此,人們並非太懶惰、懶到不在乎工作才會拖延,相反的,多數拖延者認為他們可以完成工作、也在乎工作,反倒是懶惰的人不在乎工作能不能完成,他們根本不想做。

 目前為止,心理學家一般認為,完美主義者不想做出不完美的東西,才會一拖再拖。

全球首創! 台灣工研院發明「電力丸」
NOWnews 更新日期:2008/12/10 00:37 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科技越來越進步的同時,筆電、手機、數位相機等家電都是隨身帶著走,但是碰到電池沒電那就真的很麻煩啦!工研院最新研發的固態氫燃料「電力丸」,緊要關頭沒電時,只要將電力丸放入水中就能穩定釋放氫氣,並啟動燃料電池,這項最新發明可是全球首創。

 將一顆白色小藥丸放入水中變不斷冒出泡泡,這是電力丸正在釋放氫氣。在能源危機與環保意識高漲的時代,發明家積極的尋求替代能源,而工研院的人員發現,只要在水中提供氫氣加上適當的觸媒,就可以讓燃料電池隨時隨地發電。

 據報導,一顆「電力丸」可以發出3瓦的電,相當於充飽手機的電量,使用後的殘留勿更無毒無負擔且價格便宜,台灣工研院正在尋求商業合作,打算大量開發來替代電池,這項全球首創可說是商機無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等會見 的頭像
    等會見

    等會見的部落格

    等會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